懸浮物濁度檢測儀的選型與維護直接影響水質監測的準確性與設備壽命。
一、選型原則:匹配需求,兼顧性能與成本
測量范圍與精度:
低濁度場景(如超純水制備):選擇分辨率≤0.01NTU的儀器,如三體儀器ST-SNT。
高濁度場景(如工業廢水):選擇量程≥4000NTU的儀器,如三體儀器ST-SNT。
通用場景:推薦量程0~1000NTU、精度±2%FS的儀器,如Turb 550系列。
環境適應性:
極-端溫度環境:選擇耐受-50℃~220℃的儀器,如大連依斯特產品配備IP68防護等級。
強腐蝕場景:優先采用納米氧化鈦涂層電極的儀器,如三體儀器ST-SNT系列。
功能需求:
在線監測:選擇支持4~20mA信號輸出與繼電器控制的儀器,如ZST-SNT型在線濁度分析儀。
便攜檢測:選擇支持無線傳輸與APP連接的儀器,如三體儀器。
二、維護要點:延長壽命,保障測量穩定
日常清潔:
用干凈軟布擦拭儀器表面,避免使用酒精或化學溶劑。
定期清洗比色皿,用蒸餾水沖洗后晾干,防止殘留物影響透光率。
定期校準:
使用標準溶液(如0.02NTU、10NTU、1000NTU)進行三點校準,確保線性度。
校準周期建議為每周一次,高頻率使用場景可縮短至每日。
部件更換:
光源:LED光源壽命通常為5萬小時,亮度下降30%時需更換。
濾膜:根據水質污染程度,每3~6個月更換一次。
三、故障排除:快速響應,恢復設備運行
無顯示或顯示異常:
檢查電源連接與保險絲,確認儀器供電正常。
重啟儀器并重新校準,排除軟件故障。
測量值波動大:
清洗比色皿與光學部件,去除附著物。
檢查光源穩定性,更換老化LED。
數據傳輸失敗:
確認無線模塊連接正常,重啟路由器或更換通信頻段。
檢查儀器固件版本,升級至最新版本。
懸浮物濁度檢測儀的選型需綜合考慮測量范圍、環境適應性及功能需求,而維護工作則需圍繞清潔、校準與部件更換展開。通過科學選型與規范維護,可顯著提升設備壽命與測量精度,為水質監測提供可靠保障。未來,隨著智能診斷技術的普及,懸浮物濁度檢測儀的維護將更加高效與自動化。